关于《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0-12-11 12:31:08

 

关于《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张国清


 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起草过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极为关键的五年。制定好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精心谋划我省“十四五”发展、确立到2035年远景目标,事关全省振兴大局,事关辽宁未来发展,事关广大群众福祉。

  省委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去年9月,制定了《建议起草工作方案》;今年4月,印发了《建议总体思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提早思考、超前研究,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奠定基础。

  建议稿起草工作启动后,由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牵头,围绕辽宁“十四五”规划相关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今年9月以来,我先后到沈阳、丹东、大连、阜新、朝阳、鞍山、辽阳、抚顺、葫芦岛等9市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调研,并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就有关重点问题组织研讨。同时,省委坚持发扬民主、开门纳谏、集思广益,力求做到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11月7日至15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积极献策,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350余条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省委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全面部署,对省委《建议》起草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并成立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筹备组,在省委常委会领导下,负责组织建议稿的起草和论证工作。筹备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省(中)直有关部门意见,开展决策咨询,在此基础上,起草形成了建议初稿,反复进行讨论修改,经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形成建议征求意见稿。11月14日,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曾担任正省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意见。同时,省委专门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专家企业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以及专家企业家、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各方面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符合辽宁振兴发展实际,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大家普遍感到,建议稿通篇贯穿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与时俱进,实践路径清晰明确,任务举措务实创新,充分体现了“十四五”时期辽宁实现振兴新突破的坚定决心,富有时代感、体现创新精神、顺应全省人民意愿。大家纷纷表示,建议稿描绘的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催人奋进,必将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推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议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结要全面客观。二是建议对我省“十四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保持清醒判断,增强发展信心。三是建议充实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为年轻创业者干事创业搭建平台等方面内容。四是建议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充实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稳妥推进数字货币试点应用等内容。五是建议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充实提高钢铁和有色金属产品智造水平、推进菱镁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等内容。六是建议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更加突出投资贸易通道平台建设,充实综合运输通道、交通枢纽、开放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七是建议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健康辽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内容。筹备组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全面汇总、逐条分析,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18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397条。

  11月20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审议,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的起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辽宁实际,综合考虑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重点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这个总纲。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我们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把脉定向,是开启辽宁“振兴发展之门”的“金钥匙”。建议稿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作为根本遵循,以此确定“十四五”时期辽宁振兴发展的大方向、大思路、大举措,引导全省上下扎扎实实抓好贯彻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儿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振兴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二是注重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变化、落实新要求。

坚持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国家重大目标、重大战略中找准位置、谋划思路,对“十四五”时期辽宁发展的目标方向是什么、前进动力在哪里、战略举措和重点任务有哪些等重要问题,作出明确回答、系统部署。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与夯实内涵支撑有机统一。

推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不能笼统、简单、概念化地喊口号。我们提出的每一个发展目标,都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都要有丰富深刻的实质内涵、切实可行的路径举措、实而又实的项目支撑。建议稿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改革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区域布局、提高民生福祉等重大问题,注重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力求谋划一批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

四是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相结合。

建议稿是省委对全省“十四五”发展进行统筹部署和宏观指导的文件,注重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因此,建议稿坚持突出重点,侧重提出方向性要求,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为编制规划纲要和各领域专项规划提供方向目标并留有空间,以更好发挥建议的宏观性和指导性。

  在结构上,建议稿由14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分析辽宁振兴发展面临的形势,展望到2035年远景目标。第二部分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的“六项重点工作”和党中央《建议》框架结构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1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产业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到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扩大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提出了53项工作举措。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四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奋发进取担当作为,完善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这里,就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认识和把握这一主题,是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对于辽宁而言,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的任务繁重。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辽宁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必须强调的是,我们这个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建议稿提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既有各自内涵,更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哪一个方面贯彻不到位,都会影响振兴发展的进程和效果。我们必须从整体上、从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一体践行、立体推进、全面贯彻落实,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全力推动辽宁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第二,关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发展目标。

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结合辽宁实际,建议稿分别提出了到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提出到2035年,辽宁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并描绘了美好愿景,届时辽宁综合实力将大幅跃升,建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全省上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4300多万辽宁人民的热切期盼。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辽宁曾创造过辉煌历史。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重要摇篮和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为国家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辽宁经济总量曾位列全国第4位,占全国比重超过6%。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辽宁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不断下滑。党中央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高度重视,于2003年和2016年先后就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部署,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体现了党中央支持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心和态度。经过十余年的积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具备了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基础。只要我们瞄准方向、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完成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一宏伟事业,就一定能够让辽宁重振雄风、再展宏图、再创辉煌,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本着远近结合、一脉相承的原则,建议稿提出我省“十四五”发展目标,即,通过五年努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其中,“取得新突破”是党中央对东北、辽宁“十四五”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是“取得新突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形成“振兴发展新局面”是“取得新突破”的目标体现,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六项重点工作”逐一提出的定性要求,描绘了“取得新突破”的生动画面。

  需要指出的是,建议稿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总体上是奋发向上的。比如,提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高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实现前移”。主要考虑,一是基于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现实需要。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只有铆足劲头、奋起直追,才能如期实现振兴目标。二是基于辽宁长期积累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发展,辽宁在产业、资源、人才、科教、基础设施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支撑能力,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势能,具备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三是基于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中蕴藏的巨大潜能。随着5G等新型基础设施超前布局,数字赋能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技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新动能规模日益壮大,辽宁未来发展必将大有希望、前景可期。因此,尽管有的目标完成起来有一定挑战,但从总体上看,既有支撑,又符合未来发展预期。

第三,关于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振兴。目前,我省工业发展新增长点还没有系统形成。加快结构调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十四五”时期我们无法回避、必须答好的重大课题。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已经为我们开出了具体“药方”,点明了“破题”方法。这就是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议稿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逐一提出具体路径,即,运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老字号”,拉长产业链条深度开发“原字号”,引育壮大数字经济、高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新字号”。这些就是“十四五”时期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点,是我们必须抓紧抓好的战略性举措。

  应当看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其中蕴藏着广阔市场空间和巨大发展潜能。面对这一难得的重大机遇,谁能抓得早、抓得准、抓得好,谁就会赢得发展先机、抢占竞争高地,甚至实现弯道超车。若错失机遇,就会陷入战略被动。对辽宁而言,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是我们手上最大的“本钱”。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拥抱智能时代,促进优势产业尽快插上“数字翅膀”,推动辽宁制造向辽宁智造转变跃升,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奋力走出辽宁“数字蝶变”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第四,关于把科技创新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建议》将科技创新放在“十四五”12方面重点任务的首位,并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彰显了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技创新强国之路的坚定决心。辽宁是科教大省,科教资源较为丰富,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但资源优势并不等于发展优势。2019年我省R&D经费投入强度2.04%,低于全国0.19个百分点。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支撑力不强,差距还很大。这不是辽宁真正的实力,更不是辽宁应有的地位。可以说,“十四五”时期辽宁振兴发展能否取得新突破,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全局的“牛鼻子”。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形成共识、一抓到底。因此,建议稿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提出,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涵养技术能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让更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和领军企业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第五,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辽宁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之一。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体制机制不活,是制约我省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这其中,优化营商环境是破除深层次矛盾、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营商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尽管我省营商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够强,特别是在政务服务效能、制度性交易成本、信用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等方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必须下更大气力、坚持不懈抓下去。

  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绝不是简单地下放几项权力、精简几个环节的问题,而是从环境这个更直观、更直接的“病灶”入手,层层剥茧、倒逼改革,更加有力有效地向体制机制“开刀”,归根结底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创新创业生态。可以说,优化营商环境已经不是一项具体的改革任务和战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事关振兴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议稿提出着力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生态。只要我们用心用力把发展生态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必将在辽宁加快集聚,我们一定会迎来崭新的发展局面。

第六,关于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深刻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抉择。这是当前最紧迫、最现实的战略任务,更是推动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建议稿提出,提升供给质量激发消费潜能,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辽宁拥有4300多万人口,今年上半年人均存款全国排名第2位,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新松机器人、东软医疗CT等代表性的“辽字号”产品,为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提供了优质供给;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我省在扩大开放合作、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既是我们的政治任务,也为我们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难得契机。在维护国防安全方面,辽宁是军工大省,推进“军转民”“民参军”条件得天独厚,在加快发展军民两用产业、推进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前景广阔。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2019年全省粮食增量占全国粮食增量的40%。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市场对粮食质量和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这为我们提供优质高附加值农产品提供了巨大市场。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辽宁拥有良好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在落实国家建设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部署以及推动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中,蕴含着很大增长潜力。在维护能源安全方面,我省可再生资源种类齐全,光伏、风电综合利用率居全国首位,如果我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核电、风电、抽水储能、光伏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将形成许多新的增长点。在维护产业安全方面,我省工业体系完备,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产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国家提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背景下,辽宁完全可以发挥装备制造能力和科研攻关、技术工人等方面的优势,在一些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破解“卡脖子”难题作出辽宁贡献。

  应该看到,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使命的过程,就是我们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挖掘市场潜力、拓展投资空间、提升供给质量的过程,就是我们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我们必须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积极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全面扩大内需来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以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辽宁力量。

第七,关于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结合辽宁实际,建议稿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

  放眼全国,一省拥有两个副省级城市的地区,仅广东、浙江、山东和辽宁四省。沈阳和大连经济总量占全省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讲,沈大强,辽宁兴。“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更加突出沈阳和大连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动作用。沈阳要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解决“老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大连要在畅通循环、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解决“原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等为支撑,更好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的增长极。“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大连为龙头深入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支持大连加快建设国际性枢纽港,推进沿海六市协同发展,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带,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发挥辽西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依托朝阳、阜新、葫芦岛等,率先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我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依托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本溪县、桓仁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西丰县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的水资源,打造辽东绿色经济区,在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同时,提出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圈”“一带”“两区”功能明显、优势互补,互为依托、协调联动,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八,关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是检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成效的重要标准。推动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建议稿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提高居民收入。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力争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力争高于”这四个字,表明了省委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党中央《建议》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党的全会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这样的表述。建议稿也围绕“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提出了相关目标和要求。与此同时,在促进就业方面,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等人群的落户限制,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来辽就业创业;在推进城市建设方面,提出建设创新、绿色、智慧的高品质城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让广大群众尽享智慧生活;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提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健康辽宁行动。所有这些,目的就是让全省人民提高生活品质,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同志们!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大家要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建议稿提出的目标、要求、任务、举措,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建议稿更加完善,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